全澳咨询热线:1300 039 646
新闻资讯 News  所在位置:首页 新闻资讯 专家评析

为什么有些人连三本都考不上,出国来澳洲却能上名校?

2018.03.22

 

∥前 言∥

 

在留学圈里,有那么一个神奇的现象:

 

很多在国内成绩一般,甚至高考只能考二、三本的学生,出国却“跃上枝头变凤凰”,成了顶尖名校的学生。

 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 

一位在知乎上的答主因此认为,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稀缺,使中国不得不诞生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筛选制度:

 

高考。

 

因此能够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的,只能表示这个学生适应了严苛的筛选机制,但别的什么都证明不了。

 

然而国内的人却觉得,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,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学校,其实所谓的“海归”也不过如此。

 

(图片来源:知乎)

 

这个说法正确吗?正确的。但是,却也太片面。


1.教育是一场资源的博弈

 

有一个最近一段时间讨论度很高的词语,叫做阶级固化

 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 

在西方国家,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:比如美国的“四大政治家族”,英国首相中有42位都毕业于贵族化的公学(如伊顿公学),且大部分的首相都读过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,等等。

 

而中国社会也正在呈现出固化的趋势。不少出身中产甚至富裕家庭的孩子,从小可以上拥有名师的私立、长大以后也有机会选择不同的出路,比如出国、艺考、等等。

 

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到的是,虽然从理论上来说,拿到国外名校的全额奖学金出国读书的不是不可能,但绝大部分的留学生,都是付着比本土学生贵好几倍的留学生学费。

 

甚至连所谓的“工薪家庭”出身的孩子也都必须咬着牙,从父母的血汗钱里抠出那些昂贵的学费。

 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 

更不用说在汇率差价下高昂的日常开销,以及教材、文具等杂项...一言以概之,留学虽然可以“跳过”高考,但也同样要求留学生及其家庭支付更多的支出。

 

现实一点来说,高考当然不是唯一的出路,但如果是“没钱没背景”的学生,那么高考自然也就成了唯一的出路。

 

因为他们没钱出国、没钱艺考,又不愿意去读大专做“让人看不起的工作”,只能咬着牙坐在堆积如山的教材和辅导书里,争取着自己唯一一次打破“阶级固化”的机会。

 

所以说,教育是一场资源的博弈,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,那就只能靠证明自身的优秀去争取那极少数的资源。

 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
2.高考能证明学生的优劣吗?

 

答案当然是能。而且,考上了清北等国内顶尖名校的学生,其实比大部分人所想象得活的更好。

 

根据今年年初清华、北大发布的《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》,清华、北大本科生大部分选择了升学,而硕士生就业率高达90%,博士生就业率也达到了65%,在这个“史上最难就业季”,实属难得。

 

(图片来源:搜狐)

 

而且,清北的毕业生在就业时,基本上最终都能拿到3个offer,并最终选择国企居多,而民企也能进入华为、腾讯等世界知名企业。

 

(图片来源:搜狐)

 

而出国深造,清北学生也可以轻松拿到哥伦比亚大学、斯坦佛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THE排名前50位大学的offer.

 

(图片来源:搜狐)

 

换句话说,中国的高考制度本身是没问题的。清北毕业生的素质之高有口皆碑,毕竟他们当初都是从高考这座“独木桥”过来的,无论是智商、学习能力等“硬件”发达,而心态也比大部分的毕业生更好。

 

实际上,许多国内混得一般的学生之所以能申请上顶尖名校,其实也是因为国外名校对于留学生的选取相对宽容,这也折射出中外在高等教育筛选的不同: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。


3.宽进严出的外国高校

 

 

不过,在这里,小编也不得不多说一句:在国外,教育资源确实比国内一些地区要多。


以澳洲为例,2000多万的澳洲人就有所谓的“八大名校”,而次之的UTS(悉尼科技大学)、RMIT(墨尔本皇家理工)、UTQ(昆州科技大学)等学校,也有着自己独步澳洲,甚至放眼全世界都“拿得出手”的学科。